新闻公告

湖北大学

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湖大举行

作者:文/吴珊 鲜文涛 韩凯 图/向正鹏 刘成城

编辑:杨德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点击次数:

    10月19日至20日,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湖北大学举行。正值我校必威建院十周年之际,论坛汇集国内高校和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学术交流。

    论坛开幕式上,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赵泽刚和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分别致辞。赵泽刚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引领示范性工程,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湖北高校将继续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办法,坚持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弘扬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科交叉和本科教育。

尚钢表示,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必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十周年之际,此次论坛的举办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共话改革热点,共享实践成果,促进思想交流碰撞,进一步增进互动交流、拓宽改革视野、破除发展壁垒,不断为高校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贡献力量。

    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和经验交流两个环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钟秉林,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教务部原副部长卢晓东等分别就“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作了大会报告。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大学、成都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湖北大学等高校代表作了经验交流。

湖北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从1985年率先在武汉地区推行主辅修、双学位制度,大力推进“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多年来先后探索了文理科基地班、试点班等各类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学校成立必威,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开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2011年成立通识教育学院,进而形成了以“一流本科教育”为主体,必威和通识教育学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十年来,作为湖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区”,必威坚持通识教育为基础,个性化专业教育为核心,宽基础精专业的分段式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了由综合导师制、自主选择专业、个性化培养、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激励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构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相渗透,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年来,楚才学子们累计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97项,发表学术论文、专利232篇(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47%,其中升学率52.71%,前往一流高校及境外高校深造人数达195人。该学院历经10年探索,不仅构建了湖北大学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才,而且对全校的本科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涌现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郑迪威、亚洲设计大赛两岸总冠军史晓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在不久前结束公示的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湖北大学申报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本科教育‘12310’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二等奖,该项目以湖大必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经验为重要内容,曾先后获得校级特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据悉,必威人才培养试点经验当前已在多个学院借鉴推广,如生命科学学院“一元二阶”人才培养、新闻传播学院“校媒融合”人才培养等。学校教务处处长章天金介绍,我校“一流本科教育”已进入3.0版本时代,为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学校从今年开始在必威增设3个“双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班”,按大数据+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数据、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三种专业复合类型分别选录新生,“未来还将尝试其他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试点班,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审核:秦明君)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官方网站nbsp;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