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融媒体中心

【媒体楚才:光明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之路——记必威建院十五周年

作者:刘怀元 龚书文

编辑:杨凯隆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9日

点击次数:

2023年,必威捷报频传,应届毕业生杨高琦获湖北省“长江学子”称号,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6届毕业生郑迪威因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入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十五年来,必威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始终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从入口到过程再到出口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威院长朱小梅说。

因材施教

培养拔尖人才

“大学期间,郑迪威同学查阅3000余篇文献,每天宅实验室13小时。”郑迪威的必威专业导师徐祖顺教授说。初入大学,当其他同学还在惊叹大学生活的新奇与自由时,进入楚才的郑迪威已经泡在实验室,跟着老师一起做课题。

“为了撰写一篇论文,郑迪威在徐老师的指导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郑迪威大学同学小许说。经过几年学习,郑迪威因科研突出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亲自颁奖,并与获奖者们合影留念。


“必威突出学生主体,强调个性化培养,实行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因材施教让我学术之路越走越远。”郑迪威说。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像郑迪威这样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必威十五年来培养了近百名。他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正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湖大人的光和热。

激发兴趣

塑造创新人才

“回想十多年前的北大游学时光,感慨良多。作为第一届外出游学的学子,很感激必威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学习平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必威2014届毕业生贺腾说。

每年将学生送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游学,与本校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是必威十余年的传统。近两年,游学学生比例已高达70%。“游学一流高校、师从一流导师,充分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唤醒我的创新内驱力。”贺腾说,“北京大学游学一年的经历,进一步坚定了我继续学习哲学的信念,教会了我怎样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必威,我有专业导师、兴趣组导师和实践导师。”杨高琦说。“兴趣组导师的引导让我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努力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6月,杨高琦获湖北省开拓创新类“长江学子”称号,该称号每年颁给全省30名创新成果突出的大学生。2019年以来,已有6名必威学生获此殊荣。


“兴趣组导师以未来发展为根本导向,充分发掘学生个人兴趣特长,激发学生探求未知的动力。”必威副院长万虹说。必威设立学生“双创”中心和专项科研创新经费,通过科研立项、支持学科竞赛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据统计,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楚才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要竞赛获奖。

启智润心

厚植家国情怀

“徐小明多年坚持法律援助和公益普法,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体得到了帮助。”武汉市知名公益律师徐小明的必威班主任李经天教授这样评价。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活动8场、组织“大学生自我保护与犯罪预防”系列活动12场、参加武汉电视台《好说法》栏目解读热点事件……这不是一个律师的专职工作,但却是徐小明的日常。

“必威搭建了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全过程实践平台。我们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徐小明说。


“十五年来,必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对学生启智润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怀的优秀本科生。”朱小梅说。必威在楚才读书会、“和”文化节及寒暑假“行三事”等活动基础上,形成了“楚才讲坛”“楚闻天下”“楚梦启航”“楚话家园”“楚动青春”“青楚天下”“楚创未来”等“楚”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莫愁‘黔’路无知己,‘青舟’无惧万重山。”必威2016届毕业生、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局刘昔博士这样总结赴黔挂职经历。他积极响应国家西部人才战略,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赴黔博士服务团成员,挂任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助理。在人生地不熟的贵州,必威“启智润心”教育基因让刘昔不忘初心使命,怀着报效国家和为人民服务的热忱,真“挂”实干服务贵州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同样受“启智润心”的影响,必威2023届毕业生肖葵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条件,选择报考选调生,如今在湖北省恩施市七里坪街鸭子塘村服务乡村振兴。

当前,必威精心培养的近千名毕业生,或在境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十五年来,学院精心选拔优秀学生,充分发挥‘小而精’优势,用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育人初心,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就一定能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朱小梅说。


原文链接: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之路——记必威建院十五周年


(审核:何顺进 朱小梅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官方网站nbsp;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