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走进神农架:探寻生态服务价值,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作者:
编辑:test2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8日
点击次数:
(通讯员:吴俣菲 摄影:吴俣菲 秦锋)
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地处长江之北、汉水之南高山地带的神农架拥有着全球中纬度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森林、最多样化的地貌和环境。 “十二五”期间,神农架林区接连斩获世界地质公园、国际湿地名录等10张世界级名片。这些都源于神农架林区开创的社区参与保护、科教融入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7月10日,来自湖北大学的几位学生利用暑期从武汉出发,深入神农架林区,探寻旅游发展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必威的的八名同学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他们来自生物学、旅游管理、应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科学四个不同专业,在调研中运用 GIS 卫星遥感技术对神农架土地类型变化进行分析,以问卷的形式对神农架居民和游客进行生态服务价值感知程度的调查,以及对神农架林区统计局、神农架林业管理局、神农架文化与旅游局工作人员的访问,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土地类型的变化,对神农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态碗”
神农架林区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尤为丰富,储量占据湖北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大举开发神农架,并于1970年设立神农架林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材基地,开山伐木的“木头经济”曾是其经济支柱,但伴随开山伐木而来的是诸多生态问题。1982年起,神农架相继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开始由资源消耗向资源保护转轨。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天保办主任田印华告诉队员:“2018年《湖北天然林保护条例》堪称史上最严天保条约,对当地人的活动如伐木、狩猎、采集等进行了明令规范。神农架天保一期工程持续是十年,实现了由伐木转化为护林,累计实施并完成天保工程封山育林 98.2 万亩、人工造林 2.6 万亩和每年259 万亩的森林管护任务。”近年来,既要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还要民生“获得感”,神农架先行试点国家公园建设,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态碗”,施行最严格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转型发展、生态惠民的同频协奏。
“现在天保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天保二期工程以“资源网格化管理年”和“天保工程转型年”为契机, 投资 900万元新建资源管理网格化、信息化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林评选,在林场基层站所大力实施森林抚育。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 5.7 万亩、人工造林 0.5 万亩、森林抚育 22.3 万亩。”田主任补充道。
调研团队了解到,为了响应国家生态建设的号召,改善生态环境,神农架林区对天然林立法保护,目前天然林占总森林面积的95%,在放下伐木刀,舍弃开山伐木的“木头经济”,端起生态碗,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作为生态屏障的神农架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优势,“绿肺”的功能日益彰显。
施行生态工程,打造生态文化
在与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退耕办主任高开选的交谈中,团队了解到退耕还林是国家大型生态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新增林地面积11.06万亩,提升了全区森林覆盖率,生态效益成效显著。同时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新建茶园0.8万亩,板栗5万亩、核桃3万亩、梭罗树2万亩。在生态不断发展的同时,民生也有了保障。除退耕补助直补外,退耕还林产业基地人平增收达近400余元,同时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外出务工收入,有效助推了全区精准扶贫。
神农架是华夏民族文化交汇区域,神农文化福泽华夏,民风民俗异彩纷呈,神农架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生策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神农架的人文特色,神农架品牌文化中最出名的是神农文化,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搭架采药、疗民疾夭。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氏采药的传说在神农架流传十分广泛,并深深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与神农架丰富的药材资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炎帝神农文化是神农架文化的精髓。”
抱着对神农架生态文化的好奇之心,该团队再次前往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在野保科科长屈定镰的介绍下,得知神农架动物数量众多,有1053种,其中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且在神农架独特的气候条件下,南北植物相互混杂,植物成分丰富,全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641种,可入药的达2023种,分别隶属于193科、854属,中草药资源的众多也让它成为神农架林区的特色文化。神农架的生态文化与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一样包含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具有长期恒久的魅力。
基于生态保护,倡导生态旅游
清晨,林中的雾气还未散尽,湖北大学调研团队来到神农架林区西北部的国家5A级景区大九湖湿地公园。在与当地导游的采访过程中,团队了解到神农架“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水生雾,雾生景,形成春观杜鹃,夏避酷暑,秋赏红叶,冬滑冰雪的独具特色季节景观。
“上世纪90年代,神农架开始实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改变‘一木为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将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到以旅游为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方向。”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总规划师周文合告诉队员。队长张颖不禁感叹,“如今,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时常能遇到撒欢的野马、野羊等动物。草长莺飞的湿地山野,与山相依的湖泊溪流,已经成为神农架最宝贵的资源。”
生态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已经成为神农架的支柱产业。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接待游客1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7.3亿元,对神农架GDP的贡献已超过50%。
“神农架森林广袤,人口稀少,基于耕地有限及地理气候等因素,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基于生态保护、生产成本、市场交通等因素,第二产业只能作为过渡性产业;只有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发挥生态资源、旅游市场优势倾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神农架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周文合补充道。
近年来,神农架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全面落实湖北省提出的鄂西生态旅游圈战略,创和谐理念,抓品质提升,抓服务体系,着力建设旅农林生态产业链,打造生态旅游区核心增长极,促进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培育区域经济的战略主导产业。
展望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从伐木污染的“木头经济”到生态保护的“生态旅游”,从祖祖辈辈是农民到转型成旅游业服务者,无论是个体还是政府,都在探索一条神农架更好的发展之路,让每个人都有信心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神农架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构成了神农架绚丽多彩的瑰丽画卷,隽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苍苍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使神农架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净土和乐园。
“我觉得目前神农架的生态环境还是非常好的,近些年,政府不都在做这个方面吗?“
“自从机场修好以后,神农架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对环境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太感激旅游的发展了,让我不需要再外出打工,现在开家庭旅馆,生活也还很景气,也能多陪陪老婆孩子。”
团队先后前往木鱼镇,松柏镇,对本地居民进行随机采访,发放有关神农架旅游生态服务价值感知调查问卷,居民对于神农架旅游发展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共同期待着神农架更好的未来。所以,神农架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怎样提升生态服务价值,避免旅游发展对神农架生态建设造成消极影响,实现生态,人文,经济三重奏呢?
实践团队认为,首先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在开发生态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到生态性的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其次,神农架林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制定更科学严谨的保护政策,在大力吸引游客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与人文特色的保护,发挥旅游资源的整合作用,做好培育主导产业的重大决策,使神农架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最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管理人员的尽心工作,但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才是实现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公众广泛的参与之下,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愿神农架未来能够在生态旅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队员秦锋说到,“尽管大家就要离开,但是这里的山水秀丽,居民的淳朴善良,还有林区工作者的热情接待我们会永远铭记。”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官方网站nbsp;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