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素质好潜力大创新人才

作者:娄兆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0日

点击次数:

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素质好潜力大创新人才

 ——必威副院长娄兆文在湖北大学年度本科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成立必威是学校为培养素质好潜力大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必威筹备、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学校教字[2007]13号文件精神,经校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确立了以通识教育为前提,以个性化专业培养为特色的楚才计划班人才培养方案,经过2年来运行,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借此会议机会,特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做个简短汇报。

一、对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的认识

楚才计划班以通识教育为前提来实现自己培养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我们知道,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话题。美国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经验给我们以一定的启发。在经历了以提高人文素养及传承西方文化经典为培养主题的教育阶段后,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提出了核心课程体系教育概念,即学生通过不同领域课程的自由选修,了解在一些重要领域里的知识、知识的创造及其应用意义,鼓励学生用批判的态度接受知识。目前,核心课程体系已被广泛采用。国内大学尝试通识教育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取法于哈佛、耶鲁的文理学院的“一年级学院”方式,具体做法是按照文理两类招生,在低年级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到第3-4学期以后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另一种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通过在各学期增加核心课程的方式实现通识教育,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励耘实验班、华中科技大学的启明学院等。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的一年级学院模式兼顾上述两种方式,学生带专业进入复旦学院并在那里完成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

这里主要要回答的问题是,强调通识教育就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素质好潜力大的创新人才吗?

我认为,以往的专业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合格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成功的。大家知道,正是这种教育的成就,才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今天如此大的成就,才保证了我中华民族的腾飞得以成为现实。不过,面对“钱学森难题”,面对我校几十年没有培养出重量级人才的现实,我们教育界自己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视为常识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究竟值不值得反思?我个人认为,专业教育,淡化了对人这个个体的培养,更强调的是规模性地培养社会化的专业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一个拉平效应的实际效果。以人为本,就是要修正或调节专业教育对学生个性发挥、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换一种思路,借鉴一下欧美,特别是美国比较流行的以通识教育为特征的教育理念。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显性课程体系有其意味深长的高等教育哲学根基,其核心课程的哲学是基于这样一个坚定的信仰——每一个哈佛的毕业生都必须在广泛的领域里受过教育、同时又在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上受过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获得作为受过教育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智慧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从教育功能上看,我们不能将通识教育归结为仅仅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或者一定领域内信息和知识的获得,而是更应关注把学生引导到某些领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论上面来,而这些领域是本科生教育所必须涉及的领域。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知晓,在这些领域里存在哪些类型的知识和哪些形式的研究,如何得到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价值何在。尽管各门课程的专业内容可以不同,但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强调却是相同的、等价的。

如果我们能在大学阶段真正对学生在先进的理念、方法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对学生在能力、素质的提升方面给予实质性的锻炼,对学生在进取心、成才意识等精神面貌方面给予充分的引导与激励,即使学生在专业素养或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和效果稍差,也必定不会妨碍他们成为高水平的素质好潜力大的创新人才。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以专业和非专业知识为载体培养人的通识教育模式,较之以培养和提高人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更符合全人教育的理念。结论应该是清楚的,我们应该给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以更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

二、楚才计划班课程体系的构成与特色

大家知道,我国对于通识教育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专业教育思想在高校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各界学者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并未统一,加之各学校间实施条件各异,各校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各有不同的表述,我们很难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教学计划才是符合我校校情的。

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通识教育为特征的楚才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采取1.5 +2.5的分段培养模式。前一年半,由必威主导集中进行通识教育,学生每学期可自主选择1-2门专业课程学习;后两年半,由专业学院的导师主导进行个性化专业教育,必威每学期为学生开设1门通识教育课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楚才计划班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站得高、行得远、走得稳”为首要考虑,以求“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牢固树立起终生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使向上和成才的要求转变成为主导他们精神状态的实际动力,整体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我们将全部课程分为4类:A、无专业通识教育课程,B、跨专业通识教育课程,C、专业相关通识教育课程,D、专业课程。其中,无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为公共课,由学校开设,专业课程由各专业学院开设。

现行和刚微修的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1、第一学年课程偏多。我们很赞成为学生减轻负担,但前提是学生会学、肯学。经过高考的激战后,休整一下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如不施加压力压制惰性这种本能,学生会不自觉地延长休整时间而荒废学业。另外,会学、会自学,是学生在有压力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养成的,所谓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你开始就只安排很少的课,学生很轻易就可过关,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动力去琢磨“会学、会自学”的无聊问题?当然,由于学生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过多,我们在最近微调时,每学期减少了1-2个学分,维持每学期课程在26-29学分之间。

2、加强了哲学类课程。除了马哲等公共课以外,我们在理科开设了“科学哲学”、“美学概论”课程,在文科开设了“哲学概论”、“逻辑学”、“伦理学”课程。这些课程,加上“中外文化导论”等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站得高一点。承蒙我校戴茂堂、郭莹等大学问家鼎力支持,百忙之中倾力主讲这些课程,在此,我代表必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3、加大了应用能力型课程力度。为了使学生能“走得远”,走得踏实,我们开设了管理学、心理学、写作、表达(英语口语等)、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数学物理方法(理工科)、工程制图(理工科)、电子电路技术(理工科)等应用能力型课程。另外,文科学生加强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逻辑性强的课程,理科学生开设了大学化学、普通生物学、地理科学概论等拓展型课程。尽管这些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提高学生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大部分学生与教师是支持的。

4、准备开设“知识串性质的综合分析课程。我们计划在第67学期,待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后,理科班开设“当代中国重大工程问题分析(三峡工程分析,光谷专论等)”,文科班开设“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焦点问题分析(交通与社会分析、新农村选论等)”跨专业学科的综合分析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决策与创新能力。该课程设计目标高,建设难度大,一旦启动,对我校现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都是一个挑战。

5、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第4-8学期,学生将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制定的专业阶段培养计划获得个性化专业培养,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培养计划。实现个性化专业培养的前提是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正真的导师制。目前该项工作已在08级启动,我们正在对施行半年来的效果进行评价。从现在我们知道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院、导师都非常尽职,学生积极性也比较高。

6、开设了大学导航系列讲座课程。该课程不分文理科开设,第1学期的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文化等一般层面认识大学,认识湖北大学,认识大学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通过聘请校内专家与校外知名校友讲座,使学生在理想、信念、方法及人生设计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指导。第2学期的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科专业的角度认识湖北大学,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聘请校内各学院专家讲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湖北大学的情怀。

7、设计了小学期学习制度。大一后的暑期,设第三学期(小学期),利用1个月的时间,请外教等就外语表达能力进行培顺,同时,开设了十大名作欣赏等课程。大二后的暑期,组织全体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楚才计划班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都有一个探索问题,需要在明确的总体培养目标指导下灵活变通、求实创新。过去2年里,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过一些困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希望能进一步获得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将工作做得更好。

1、关于专业问题

从我们前面对课程的分类中,各位应该能够知道,专业这2个字我们始终挂念着。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试用教学计划过程中,一直认真分析办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集中主要精力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成立必威之初,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过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有关经验,知道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与专业思想有一定的冲突。北京大学的结论是刚开始学生跟不上,但后来学生的后劲足以弥补,最终是不比基地班或光华学院的学生差。

我们在办学中发现,在我们这里,这个问题远比北大要严重、解决起来更困难。

首先是学生方面的因素。我个人认为,我们省属高校这个层次学生的求学目的与成才概念与北大等985学校存在很大的差别,绝大多数必威的学生与湖北大学普通学生一样,个人发展的期望值并不高,因而,学生对就业所必需的专业与专业知识非常看重是理所当然的。针对此问题,我们新版教学计划进一步作了调整,通过将每学期开设的1-2门与专业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C类课程) 调整为指选课,允许部分专业意向十分明确的学生不修这些课而自选相应专业学院的课程,特别是原来作为过渡的第三学期课程允许学生自选12个学分的专业学院课程。这一调整,既可保证大部分同学按通识教育方案培养,又照顾了部分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之尽量与普通班学生一样经受正常的专业教育。

其次,在教学方面问题也很突出。课程设置、教材、教师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主观与客观的不适应。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设置名称全新的课程,因而,对课程的理解就产生了歧义。例如,管理学,我们希望楚才计划文科班、理科班学生学习的“管理学”是与具体专业联系不大的普适性管理学知识,它应该以所有的专业领域为对象,可实际开设时,教师甚至是希望学生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合班上课,考同一张试卷。再例,文科高等数学,为了满足部分学习社会科学(经济类)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我们确定学生修高等数学C,但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以后进入的专业对高数的要求很低甚至不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把握起来确有困难。按不同对象分类培养在不同班级中尚难实现,在一个教学班中的确需要任课教师有不一般的创新能力。教学方面的这些问题,不能怪老师,的确他们尽力了,很多方面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必威也好,我个人也好,充分理解我们这些同仁。我们每学期希望为必威任课教师增加点课时津贴,远难表达我们的这种理解和感谢之心意。不过,我一直是在建议,希望老师们在选教材、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对教学对象的全局安排有所了解,多次的任课教师座谈会,目的之一就是向任课教师介绍这些安排与要求。我们计划从下学期开始,将工作重点由方案、制度建设转到课程建设上来。相信在各方面的重视下,对课程的理解歧义问题会逐渐消除。

再次,就是观念方面的问题,此问题不想在此论及。

2、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问题

谁都会在意领导、专家和同事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评价。尽管我们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但我们都乐意在很短时间内就对某人某事下结论。必威学生今天的现状我是不满意的,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优秀或没有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优秀。当然,目前淘汰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因涉及到学生工作,还有较深一点原因,故不在此论及。从探索教学经验的角度看,我们是要用眼下普适成功率标准来判断和评价办学效果;但是,从我们最初办学目标的角度看,只要我们尽量保证了大多数学生受到合格教育,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在部分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否得到提升上。

我个人对这2个角度的结论都很重视,因为我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但必威应该是长久的,她应该始终不渝地将眼光放在学生发展潜力的提升上。必威是在座各位自己的学院,她的价值取决于她的生命力,关于是否要重视的建议我不够资格提,关于怎样评价的建议似乎又不需要我在此提。

谢谢大家!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官方网站nbsp;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